"一聲霹靂醒蛇蟲,幾陣瀟瀟染綠紅",伴隨著第一聲的春雷響,時節上迎來了驚蟄節氣。春雷就像大自然中的號角,大自然中的動物紛紛打破「困意」開始外出活動覓食,植物們伸了伸懶腰,打起十足的精神開始生長,不久之后就會搖身一變,從冬季的寂寞景象變成鳥語花香、花紅柳綠的盎然之景。
驚蟄節氣的到來也是春季農忙的開始,人們開始耕田、播種、施肥打理莊稼,在古代人們相當重視這天,也衍生出了很多關于驚蟄的傳統民俗,有些民俗的趣味十足,牢記「吃1果,做2事,忌1樣」,老傳統別丟,一年都有精神頭。
吃1果——梨
民間有「春雷響,萬物長」的說法,驚蟄時節正好趕上「九九天」,此時天氣回暖,雨水逐漸增多,我國很多地方已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,此時所有沉眠的蟲子也被春雷驚醒,變的有活力了。這些蘇醒的蟲子中也包括了害蟲,它們隨著氣溫變暖開始活動,破壞莊稼的生長,最終影響莊稼的收成。
在過去的農耕時代,莊稼的收成決定這全家人一年的生活質量,對人們來講風調雨順、莊稼豐收就是幸福的生活,人們希望蟲害蘇醒后不要破壞莊稼,而「梨」與「離」同音,古人認為驚蟄這天吃梨,有讓蟲害遠離莊稼之意,能五谷豐登,為新年討個好彩頭。
驚蟄吃梨還有一種說法,相傳是在明代洪武年間,富甲一方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靠著販梨發家,并帶著家人在祁縣安家,後來到了清代雍正年間,渠百川作為渠家的第十代子孫在驚蟄這天要走西口,他父親便拿出梨讓他吃掉,希望他能不忘記祖先,要努力的創業成功,之后渠百川果然不負眾望,衣錦還鄉。後來當地的人為了創業也開始走西口,并在驚蟄這天吃梨過之后再動身,以希望自己也能像渠百川一樣闖出一番天地,因此驚蟄吃梨就變成了一個傳統,寓意創業成功、光耀門楣。
除此之外,梨本身有「天然礦泉水」的美譽,吃起來甘甜爽脆,驚蟄時節多風干燥,多吃梨自然能補充水分和營養,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,不能直接生食還可以將其與銀耳打成銀耳梨露,清甜滋潤,喝起來很舒服。
推薦做法:銀耳梨露
準備食材:梨、銀耳、冰糖。
1、銀耳放入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以上,至完全泡發,剪掉銀耳的根部撕碎。
2、梨清洗干凈刮掉梨皮,切成小塊。
3、銀耳和梨倒入料理機中,加入一碗清水,有料理機打碎并煮20分鐘左右制成銀耳梨露。
4、根據自己的口味,加入適量的冰糖,攪拌均勻即可,盛入碗中撒上干桂花或者玫瑰花碎裝點。
做2事——撒灰驅蟲、祭拜白虎
一、撒灰驅蟲
隨著驚蟄時節的到來,萬物都隨之復蘇恢復了生機,其中也包括了自然界越冬的害蟲,對于莊稼來講這些蟲害的蘇醒并不是什麼好事,它們會破壞植物的根系、嫩芽或者莖葉等,基本可以稱為「百害而無一利」,人們為了避免糧食、莊稼不被侵害,到了驚蟄這天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草木灰、石灰等,灑在自己的院子里,墻根等地方,希望草木灰和石灰能將這些蟲害熏走,同時也希望今年的莊稼不受蟲害的咬食,希望自己能五谷豐登。
有的人家到了驚蟄還會手持點燃的艾草、檀香等在房屋四周游走,希望將躲藏在家中的蟲蛇、鼠蟻驅趕走,同時也象征著將家里的「霉運」、「晦氣」趕出家門,今后的生活健康順遂。
二、祭拜白虎
在我國民間相傳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到驚蟄這天都會出來覓食,開口噬人,因此驚蟄這天也稱為「白虎啟齒日」,若不小心觸犯了白虎則在今年一年都會常遭「小人」,工作、生活都會萬般不順。
百姓為了避免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幸,會在驚蟄這天祭拜白虎。也就是找一張白紙,畫上一只黃色黑條紋、露出獠牙的老虎,對其進行祭拜,不僅要喂其豬血,還會準備一些豬油在紙老虎的嘴上涂抹,表示讓白虎吃飽,這樣白虎就不會尋找獵物、出口傷人。不管這樣的做法有無道理,人們都是為了圖個吉利,希望以后的日子能萬事順遂,自己和家人不被是非所傷。
忌1樣——過早脫下冬裝
俗話說「春捂秋凍」,雖然驚蟄時節已經進入了三月份,但氣溫還不是特別穩定,可能這一秒還是風和日麗,下一秒就突然變了天,在驚蟄前后還是要注意保暖,盡量還是穿的厚一些,尤其是腳踝、肩頸等脂肪相對比較少的位置,因為這些部位自我保暖的機能會差一些,若是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著涼,導致身體不適,因此在驚蟄時節不要著急脫掉厚厚的冬裝,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,還是要等到天氣穩定后再換上輕便的春裝也不遲。
——老井說——
驚蟄作為百蟲蘇醒的標志,在農業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,從古至今都備受重視,關于驚蟄節氣的傳統民俗活動自然也不止以上提到的吃1果、做2事、忌1樣,還有吃蟲的習俗、蒙鼓皮、打小人等習俗,都非常有趣。像吃蟲并不是直接吃蟲子,而是用豆子、五谷等炒熟吃掉,代表著將百蟲都吃掉了,莊稼就不會受到它們的侵害了,今年可以五谷豐登了。
我是市井覓食記,與世界交手多年,依然光彩依舊,興致盎然!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,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,關注我,享受美食不迷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