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龍抬頭,牢記:1祭、2忌、3吃、4做,寓意新的一年好兆頭

陆凡 2023/02/20 檢舉 我要評論

「二月二,龍抬頭,風調雨順好年頭;打好囤,備好梯,豐衣足食無憂愁。」明天就是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了,是老百姓心中比較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,又稱春耕節、農事節、青龍節、春龍節等。從字面意思上看,龍抬頭就是龍開始蘇醒,這就代表著雨水會增多,萬物得到滋潤以后,春耕也要正式開始了,因此人們將 「龍抬頭」這日視為祈求風調雨順,納祥轉運的吉日。

從古至今,「龍」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,百姓認為「龍」代表著祥瑞,是呼風喚雨的主宰,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征,更代表著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是「龍的傳人」,所以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有很多的習俗和禁忌, 二月二龍抬頭,記住「1祭2忌3吃4做」,尊重老傳統,為新的一年祈福納吉,抬」起一年的好運氣,為家人和自己討個好彩頭。

龍抬頭的由來

龍抬頭」起源于伏羲時期,每年二月二這天,「皇娘送飯,御駕親耕」,百姓們也會進行效仿,到了周武王時,更是將其制定為國策,讓文武百官們都要在這一天親耕,到了唐代更加盛行,并且二月初二為卯月卯日,東方蒼龍七宿星象中的「龍角星」就會從東方的地平面慢慢向上升起,慢慢的在民間就有了「龍抬頭」的說法。

還有一種傳說,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,惹得玉帝大怒,所以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,地里面寸草不生,老百姓生靈涂炭,龍王實在不忍心,所以擅自下了一場雨,也因此龍王被趕出天宮,壓于大山之下,老百姓為感謝救命之恩,自發天天向玉皇大帝祈禱,最后感動上蒼,二月二這一天釋放了龍王,于是便有了「二月二,龍抬頭」之說。

1祭

龍自古在民間就是神圣、吉祥象征,和風化雨的主宰,俗話說「龍不抬頭天不雨」。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全靠龍王的行云布雨,所以每年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,老百姓都會在龍神廟前面祭拜龍王,擺上祭品,舉辦隆重的活動,以此來取悅龍王神,希望新的一年龍王繼續賜福人間,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

2忌

忌碰石磨

俗話說「磨為虎,碾為龍」,古人認為石磨上的碾子是龍頭的化身,二月二這一天是龍抬頭的日子,也是祭拜龍王爺的日子,這一天是不能用石磨的,一方面因為石磨在使用的過程中壓住了龍頭,磨來磨去磨成面,壓得青龍睜不開眼,耽誤龍王升天。二是用石磨來碾壓糧食磨面,來回摩擦,會傷到龍的身子,碾壓到龍的腰部、尾巴,這樣會惹怒龍王,從而影響神龍布雨,導致收成變少,人們都會提前一天把將磨房打掃干凈,將磨得上下扇都抬起來,表示不能使用,也謂之「龍抬頭」。

忌借錢物

在民間,我們都很尊重傳統,我們很多傳統節日都是招財納福,納祥轉運的日子,人們都希望這一天迎來的是好運氣,好財氣,從而讓以后的日子越來越順,所以這一天是不能借錢物的,容易把未來一整年的好運氣都被別人借走。

3吃

「民以食為天」,在二月二龍抬頭這麼重要的日子,肯定也有很多寓意美好的食物,老百姓創造出了許多和「龍」有關的食物,都以「龍」字命名,寓意著吃龍食,沾龍氣,比如吃鹵豬頭肉,因為是豬的頭部被稱為「食龍頭」,吃春餅,烙餅的時候外面有金黃色的圓點,形似龍鱗,被稱為「咬龍鱗」,吃龍須面,因為面條細長被稱為「扶龍須」,吃餃子,因為外形像耳朵,稱為吃「龍耳」,吃炸油糕被稱為「吞龍膽」,吃馓子被稱為「啃龍骨」,這些也寄托了老百姓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

4做

采龍氣

龍作為我國神話傳說中具有代表的神異動物,是吉祥的象征,加上二月二是「卯月卯日」,古人認為「雙則為吉」,這一天是時來運轉的吉日,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采「龍氣」,采「龍氣」也是有講究的,采「龍氣」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卯時,也就是早上五點到七點,趁著晨曦初露從自己家出門面向蒼龍所在的東方,深吸5口氣,扭動身體進行鍛煉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采「龍氣」。采了「龍氣」,就寓意著吸收了財氣、運氣、福氣、喜氣和人氣,一整年都會福運滿滿,順順當當。

剃頭

俗話說「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」,民間一直有正月不能剃頭的說法,到了「二月二」這一天才可以剃頭,也被稱為「剃龍頭」,無論大人孩子都要理發,煥然一新,新的一年抬起頭來迎好運,小朋友剃頭有出人頭地的寓意,大人剃頭有辭舊迎新鴻運當頭的寓意。

敲龍頭

在民間有「」二月二敲梁頭,大囤滿小囤流。」在很多地方,二月二當天,會用長棍敲自家的屋梁,屋梁又叫龍骨,所以稱之為「敲龍頭」,并且嘴里說著吉祥話,寓意就是把龍敲醒,護佑平安,祈求新的一年能風調雨順、錢糧滿囤。

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你們那邊有什麼樣的習俗呢,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,感謝您的分享,我們下期見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