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吃龍食,二月初一更講究,牢記1拜、2忌、3吃,莫忘老傳統

陆凡 2023/02/19 檢舉 我要評論

轉眼間,正月已經過完了,我們的新年也正式結束了,馬上就要到年后最重要的節日「龍抬頭」,根據民間傳說,此為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之日,意味著在此之后雨水會漸多;表示春季來臨,萬物復蘇,蟄龍開始活動,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,從這天起就沒有過年的禁忌和習俗。

二月初一作為正月與二月的過渡,這一天也是很重要的,這一天也流行著很多的習俗,是民間傳統中太陽神的誕辰,也是中和節,二月初一,記住「1拜2忌3吃」,預祝一年吉祥好兆頭。

二月初一中和節

「節應中和天地晴,繁弦疊鼓動高城。漢家分刺諸侯貴,一曲陽春江水清。」這首詩展示了唐代過中和節的盛況。中和節源自唐朝貞元四年(788),是唐德宗李適提出來的,經過大臣李泌的設計,最終創造了這個節日。

從前每到上巳節(農歷三月初三)、重陽節(農歷九月初九),朝廷百官都有大型的宴會活動,但是上巳節往往和寒食節容易在時間上重合,古代和現在一樣,有大型活動,官員就要放假,重合之后假期就要變長,所以會影響到公會。所以就在二月初一增加了一個中和節,與上巳節、重陽節一起成為朝廷認定的三個節日,這些節日的時候官員們就可以放假一天。

這一天也有很多的慶祝活動,大臣進獻春服,借此表達對皇帝的忠誠和關心。獻生子,也就是鄰里之間互相贈送糧食,瓜果種子,釀宜春酒等來祈求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等。

1拜

二月初一也是太陽的誕辰,是太陽的生日,老話說:萬物生長始于春,萬物生長靠太陽。所以自古以來,人們對于太陽的誕生之日便是非常重視。這一天民間就會祭拜太陽神,并且有一個習俗,「男不拜月,女不祭日」,這一天要把家里打掃干凈,在院子中放上祭品,由家里男性長輩帶著男丁來祭拜太陽神,感謝太陽帶給天地萬物的福澤,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

正所謂「萬物生長靠太陽」,舊時,人們在這一天要在家設立香案祭拜太陽。按照男不拜月,女不祭日的說法,由家里的男性長輩帶領家里的男丁祭祀太陽神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。

2忌

一:不吃大魚大肉

二月初一是太陽的生日,也是中和節,這一天的主要任務是和農耕有關,這一天要多吃五谷做的食物,不吃大魚大肉,表示新的一年五谷豐登,同樣這也寓意著不能過度奢靡,要懂得節約糧食,祭祀 太陽神的時候要用肉食,叫做社肉,但是當天是太陽神的食物,到了二月二,老百姓才可以分著來吃。

二:不殺生

二月初一這一天要護生,不能殺生的,這一天是太陽神的生日,以免惹怒了神靈,給自己帶來麻煩,并且民間傳說這一天是又逢天庭的勾陳大帝和地府秦廣王的誕辰,兩人一個掌天,一個管地。為免不小心得罪二人,人們在這一天都不殺生,并且會放生鳥和魚祈求福報,這一天太陽神孕育了萬物,樹木花草也是生命,這一天不能伐木,好讓鳥類繁衍后代,也寓意著繁衍生息。

3吃

一:太陽糕

在《燕京歲時記》中也記載「二月初一日,市人以米面團成小餅,五枚一層,上貫以寸余小雞,謂之太陽糕」。在二月初一這一天,老百姓要吃用糯米做的糕點,并在上邊裝飾上太陽的圖案,以此來象征太陽,將其命名為太陽糕,當天的祭品也會有太陽糕,希望吃了太陽糕,全家人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,日子可以蒸蒸日上。

二:五谷飯

太陽節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重要農耕日,并且這一天也是中和節,為了農耕創造的節日,很多地方都會用五谷雜糧來做五谷飯,用不同的谷類大豆等,熬成一鍋五谷米飯,來寓意五谷豐登,也是祈福春耕能夠順利開展,新的一年能獲得大豐收。

三:吃春餅

在這一天很多地方也會吃春餅,春餅是圓形的,里面放上喜歡吃的菜,形似太陽,然后給它裹起來,也象征著太陽可以帶來足夠的食物,也希望新的一年生活富裕。

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你們那邊有什麼不同的習俗呢,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,感謝您的支持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