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春風洋溢,萬物蘇醒,鳥語花香,正是出門郊游的好時節,人們在空暇之余多會結伴去野外踏青,大自然也慷慨的饋贈了不少美味,各種野菜也爭相發芽生長,大家在感受春日美好風光的同時,也不要忘記挖一些野菜嘗鮮。
野菜生命力頑強,數量多品種也不少,很多人只認識榆錢、香椿、槐花等辨識度高的野菜,但還有些常見的野菜人們卻不知道能吃,給大家分享一份春天挖野菜指南,記住10種常見的野菜,別挖到雜草了。
一、薺菜
薺菜是春天最常見的野菜了,生長周期強且生命力頑強,整個春天不管是在田間地頭或是馬路邊,都能看到薺菜的身影,薺菜的味道清香無異味,適用于入餡、涼拌、炒食等多種烹飪方法,很受歡迎,可以說是占據了野菜江湖的半壁江山,在野外游玩碰到薺菜可不要錯過了。
分享一道薺菜的好吃做法:薺菜餡餅。
準備食材:薺菜、雞蛋、粉條、面粉。
1、準備適量的面粉,一半倒入熱水燙面,另一半面粉中倒入涼水攪拌成面絮,再揉成面團后分成若干份,團成小 圓球刷上油,密封醒30分鐘。
2、薺菜洗凈放入加了鹽和油的開水中焯水后,撈出控干水分切碎,粉條熱水泡軟后切碎,雞蛋炒熟打碎,所有食材放入盆中,加入鹽和雞精拌勻。
3、拿出面劑子搟成面皮,包入餡料收口捏在一起,搟成圓餅。
4、電餅鐺刷油,放入餡餅煎至兩面金黃即可。
二、馬齒筧
馬齒筧是一種生長力非常茂盛的野菜,若是所處的環境適合生長,一棵馬齒筧可長到5斤重,而且春夏秋三季都有生長,堪稱為賞味期最長的野菜之一。
野外還有一種植物叫澤漆,外表與馬齒筧有些類似,與馬齒筧一樣生長在田間地頭,但澤漆有一定的毒性不能吃,人們很容易將其誤認為是馬齒筧,最簡單的區分辦法就是澤漆折斷后,會有乳白色的液體滲出,與皮膚接觸后會發癢,在摘馬齒筧時要注意仔細辨別,別摘到澤漆了。
分享一個馬齒筧好吃的做法:馬齒筧菜卷
準備食材:馬齒莧、面粉、酵母粉。
1、適量的酵母粉和白糖倒入溫水化開,加入面粉中,揉成面團發酵至兩倍大。
2、用一勺面粉、適量的鹽和花椒粉和熱油攪拌均勻制成油酥,馬齒筧洗凈放入水中焯水1分鐘撈出控水切碎。
3、面團發酵后取出排氣后搟成面皮,刷上油酥撒上馬齒筧碎,卷起來切塊,用筷子壓出印子后扭在一起。
4、放入蒸鍋中再次發酵10分鐘后,蒸15分鐘左右,關火燜5分鐘后取出。
三、蒲公英
蒲公英也是野菜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,因為后期會開出黃色的小花,又被人們稱為「黃花地丁」。蒲公英的吃法很多,可涼拌、煮粥、炒食等,還可以用來泡茶,有助于緩解「春燥」,是春季難得好食材。
分享制作蒲公英茶的做法
準備食材:蒲公英、鹽。
1、蒲公英洗凈放入鹽水中浸泡半個小時,再次沖洗干凈。
2、蒲公英洗凈后放入蒸鍋中,大火蒸8分鐘左右,出鍋后放入一旁晾干。
3、干凈的炒鍋中放入蒸過的蒲公英,中小火不斷的翻炒,讓水分蒸發。
4、烘炒至蒲公英完全變成褐色,并沒有任何水分就可以出鍋了。
四、枸杞芽
這里所說的枸杞芽是野生枸杞根莖長出的嫩芽,常生長在野外山頭,味道清香,余味還有一絲清甜,故又被人們稱為甜菜頭。枸杞芽平平無奇的小身軀卻擁有著大能量,滋養作用可與枸杞子一致,甚至還大于枸杞子。
枸杞芽的能炒食、涼拌,還能裹上面糊油炸,但最佳的方式還要屬涼拌,既不會破壞其中的營養,又能體現出那種鮮嫩后的一絲甜味。
分享一道枸杞芽的好吃做法:涼拌枸杞芽
準備食材:枸杞芽、大蒜。
1、枸杞芽洗凈,煮鍋中加清水煮開,加入一勺鹽和油,倒入枸杞芽焯水1分鐘撈出。
2、石臼中放入大蒜,加入適量的鹽和白糖,搗成蒜泥。
3、加入少量陳醋、白開水和香油,攪拌均勻。
4、枸杞芽擠出水分,倒入蒜汁拌勻即可。
五、馬蘭頭
馬蘭頭又叫紅梗菜、雞兒腸,一般生長在路邊或者山頭,根細而圓,葉子表面有很多絨毛,會開出紫色的小花,是浙江一帶很常見的野菜。
馬蘭頭雖然是一種野菜,但全身都是寶,營養價值絲毫不遜于蔬菜,尤其是富含維E和硒元素,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,有條件的去郊外時,遇到馬頭蘭可以挖一些回家,不管是涼拌還是炒食,健康有營養。
六、面條菜
面條菜學名叫麥瓶草,因為它的葉子又細又長形似面條,有了面條菜的俗稱,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區。苗條菜的肥嫩葉片和幼莖都可以食用,味道清甜而鮮美。
面條菜適合炒食和蒸食,味道清香,口感清甜。
七、米蒿
米蒿屬于菊科植物,常與小麥結伴,一般種植小麥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,長大之后會開出像米粒一樣的小黃花,這大概就是它取名米蒿的緣故。米蒿與小麥相比雖是「雜草」,但它的籽可以榨油,嫩葉可做野菜。不過在摘米蒿時只取嫩葉,根莖纖維多且粗,不適合食用。
米蒿適合炒食和蒸食,但是不管采用哪種烹飪方式,需要先焯水去除苦澀的味道,再開始烹飪,避免過于苦澀難以下咽。
八、灰灰菜
很多老一輩對于灰灰菜并不陌生,常生長在田間、樹林里、路邊等地方,味道鮮美、口感柔嫩,富含豐富的營養。而且灰灰菜葉子背部有一些灰白的物質,摸起來比較有質感很好辨認。灰灰菜適合多種烹飪方式,喜歡的朋友可以趁著踏青的時候,挖一些回家。
九、地皮菜
地皮菜又叫木耳菜,別看它外表好像一張張煮熟的粉皮,雖不起眼甚是有些丑陋,但它卻是珍貴又美味的食材,營養價值也很高。它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,可不是隨處可見的,通常雷陣雨過后的田地草叢中多有生長,如果恰好遇到了錯過就太可惜了。
地皮菜可炒食、做湯等,尤其是與雞蛋一起炒真是一絕。
十、刺兒菜
刺兒菜的葉子類似于蒲公英的葉子,但是葉子上有尖刺,是比較好分辨的。這種野菜分布范圍比較廣,全國除了廣西、廣東、西藏等地方不適合生長之外,其他地區基本都可以見到。
刺兒菜的嫩葉和嫩莖均可食用,可做湯、涼拌或者入羹,味道都很不錯。
我是市井覓食記,與世界交手多年,依然光彩依舊,興致盎然!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,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,關注我,享受美食不迷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