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二月二龍抬頭,風調雨順好年頭」,農歷的二月二龍抬頭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,又被稱為「春龍節」、「春耕節」,是祈求風調雨順、納祥轉運的吉日。
龍抬頭的說法,最初源于古老的天文學,古時候人們將星象分為二十八宿,又按照東南西北分為四大組,也就是常說的「四象」,其中東方的七宿「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」組成的是龍形星象,取名為東方蒼龍。每到二月二這天,角宿星就會從東方的的地平線上出現,原本冬天隱沒在北方地平線以下的蒼龍像是抬起了龍角、龍頭,故而被人們取名為「龍抬頭」。
龍抬頭對于古時的農耕社會是很重要的,它標志著陽氣開始升發,雨水增多,是吹響春耕的「號角」。因而人們就格外重視這天,創造出了許多和「龍」有關的民俗,在飲食上也頗為講究,將食物都以「龍」字命名,寓意著吃龍食,沾龍氣,像吃面條被稱為「扶龍須」、吃餃子稱為「食龍耳」、吃春餅則為「咬龍鱗」。
在北方有句俗話叫「二月二龍抬頭,家家戶戶吃豬頭」,北方很多地方在二月二這天除了會吃餃子、春餅外,還會買豬頭肉吃,代表著「抬龍頭」,只要吃了這「龍頭」,接下來一年會都精神百倍、招財納福。給大家推薦一道黃豆芽炒豬頭肉的做法,鮮嫩美味,明日龍抬頭別忘了在家做著吃。
黃豆芽炒豬頭肉
所需食材:豬頭肉一塊、黃豆芽、蒜苗、大蒜、蔥、蠔油、生抽、老抽、鹽、雞精
1、鹵好的豬頭肉切成片,黃豆芽淘洗干凈,蒜苗擇洗干凈,切成長段,另準備蒜末、蔥花、干辣椒。
2、炒鍋里倒入適量的油,燒至五成熱放入蔥花、蒜末、干辣椒段煸炒出香味。
3、把切好的豬頭肉倒入鍋中,翻炒均勻,炒至豬頭肉表面油潤有光澤。
4、將黃豆芽倒入鍋中,翻炒1分鐘左右,加一勺生抽、一勺蠔油和少許老抽,翻炒均勻,加少許清水,蓋上鍋蓋燜3分鐘。
5、黃豆芽燜入味后,放入蒜苗,撒少許鹽和雞精,翻炒至蒜苗斷生即可關火,盛入盤中。
——老井說——
在做黃豆芽炒豬頭肉時,最好先嘗一口豬頭肉的咸淡,因為有的鹵肉攤子會將豬頭肉鹵的咸一些,若是豬頭肉本身吃著就偏咸,那在炒的時候就要少放些生抽、蠔油或是不再放鹽。另外,有許多朋友可能喜歡在炒黃豆芽前會提前將黃豆芽焯遍水,不然總覺得炒不熟吃著不放心。其實黃豆芽還是很容易炒熟,炒五六分鐘就會完全熟透。若是再用水焯煮,炒出的豆芽口感會變成軟趴趴的,吃起來不脆嫩。
我是市井覓食記,與世界交手多年,依然光彩依舊,興致盎然!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,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,關注我,享受美食不迷路。